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,林澂副教授與大家分享PBM光生物調節的原理以及應用。
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,調理保健技術主任,與大家分享雷射保健的優點。
光生物調節療法(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; PBMT)是一種治療方法,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生物組織,以調節細胞功能、促進組織修復和治療疾病。
低能量雷射治療(Low-Level Laser Therapy, LLLT)則是PBM的一種形式,雷射功率在低於500mW以下,稱為LLLT(low-level laser therapy)低功率雷射或低能量雷射,就是以雷射光取代針灸的金屬針,至今已有接近五十年的歷史。
光生物調節療法(PBM)打在穴位就是「雷射針灸」,它是一種使用於促進身體功能癒合、緩解疼痛和發炎症狀的技術,也是目前眾多快速發展的醫學治療手法之一。運用600~950nm之間的光生物調節刺激達到預期的效果,能進入表皮以下組織細胞之新陳代謝、調節細胞機能、刺激細胞增生等…,且完全不損害組織,藉由一連串的自體生理變化來達到抗發炎、止痛、促進傷口癒合等等的功效,為一種非侵入式、安全、無痛的物理治療,除了在物理及復健療程被廣泛使用外,也擴大到包括中風、心肌梗塞及腦部疾病和頭部外傷(TBI)等甚至連動不同的醫療領域應用。
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,在2013年發表一篇研究顯示 (Low-Level Laser therapy in skin: stimulating, healing, restoring; 光生物調節在皮膚治療: 激活、療癒、修復」),光生物調節主要是透過粒線體色素吸收紅光與近紅外光後 (特別是呼吸鏈中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 - CCO),導致抑制性一氧化氮從CCO解離出來,從而增強酵素活性、細胞內電子傳遞、促進粒線體呼吸和三磷酸腺苷(ATP)產生.這些作用,改變了細胞的氧化還原狀態,誘導了許多細胞內信號通路的啟動,並促進了細胞增殖、存活、組織修復和再生。
低周波、遠紅外線和石墨烯,皆僅是暫時性抑制痛感,治標不治本。而光生物調節(PBM)不同於其他療法,可以促進癒合且不造成身體傷害。與高強度的脈衝光或雷射光通過對外層,造成控治性傷害以刺激膠原蛋白(collagen)再生來改善皮膚外觀不同。治療期間沒有疼痛、發熱或不舒服的感覺,至今尚未有明顯副作用的報導。
- 緩解疼痛、炎症 -
-防止脫髮並刺激毛髮生長-
- 幫助細胞修復與再生 -
- 耳鳴、鼻炎舒緩 -
- 幫助睡眠 -
-健康皮膚 -